12月8日,“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电视擂台赛在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梅地亚剧院举行。
今年的电视擂台赛在赛制上设置了“百舸争流”“大浪淘金”“乘风破浪”以及“巅峰对决”四轮比拼,赛题紧扣时下前沿科技和社会热点,并结合了天津本土地域优势和人文特色,综合考量选手对创新方法理论的认知和理解,生产生活的实际应用。来自中国石油、浙江大华技术等十一支创新方法优秀企业代表队同台竞技,争夺电视擂台赛金银铜奖。值得一提的是电视擂台赛十一支参赛队伍,有三支来自天津,其中中国石油大港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是东道主推荐进入,天津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天津中新科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两支队伍是在总决赛获得一等奖并排名靠前。
自主创新,方法先行。自2016年首届全国企业创新方法大赛举办以来,受到全国创新企业的重视,每年有上千家企业踊跃参与。今年大赛,共有来自全国1320个企业、3336个项目报名参赛,领域涉及制造业、机械、电子、材料、化工、石油、生物、交通、建筑、新能源等40个行业,直接参赛的科技人员超万人。
本届大赛以“弘扬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活力”为主题,相较往届,从规格到规模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参赛项目数量达到历年之最,领域涉及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多个正处于转型升级期的传统产业,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应用等多种形式。
“大赛让我们的微流控芯片检测COVID-19抗体技术得到了展示。”天津中新科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魏华英告诉记者,“检测血液中感染新型冠状病毒IgM或者IgG这些特异性抗体,可以判断被试者是否曾经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帮助专家解读谁感染了、谁感染又康复了、我们有多大风险会被再次感染。应用TRIZ理论改善的使用微流控技术定量检测COVID-19抗体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检验精度高、原料试剂样本用量少等显著特点,将有力助力疫情防控。”
自8月起,天津市科协、天津市科技局等有关单位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多轮创新工程师培训,为 本市逾两百家创新型企业、瞪羚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线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人员普及创新方法知识及创新工具使用技法,进而培育创新思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方法在企业中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推广应用。经过区域赛选拔,有206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12月4日,来自全国各行业科技型企业带来的206个创新项目竞技云端。经过两个比赛日线上项目展示的激烈角逐,第一赛段各奖项尘埃落定,共产生一等奖24个,二等奖42个,三等奖61个。最终,各小组分数最高的前两名队伍和一支举办地直通车团队一起脱颖而出,成功获得电视擂台赛总决赛的入场券。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天津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绍洪;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中国科协企业自主创新专门委员会副主任许振超;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副主任刘丛强;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教授葛墨林;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任、中国科协企业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苏小军;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其针等为获奖选手颁奖。
本届大赛由中国科协、科技部、天津市政府主办,天津市科学技术学会、海河传媒中心承办。这也是天津市第二次承办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重要讲话精神,天津市坚持创新引领,协同打造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大力推进创新方法在企业发展创新中的应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助力。